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專題專欄>慢病防控

應對地震災害,如何做好個人健康安全防護?

日期:2023-12-22

地震來臨,公眾該如何在震時避險避震、震中自救互救、震后防護防疫?

一、震時避險避震

01

一旦發生地震,應盡量保持鎮靜。在具備抗震能力的房屋內就近尋找安全空間躲避,如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在不具備抗震能力的房屋內,盡量及時逃往空曠地帶。

02

采取正確的避震姿勢,包括趴下、蹲下或坐下,盡量使身體的重心降低,保護頭、頸等身體的重要部位。

03

地震時,不應靠近爐灶、燃氣管道、窗戶及建筑外墻,不停留在吊燈、吊扇等懸掛物之下,不躲進大衣柜里,不乘坐電梯,不繼續駕駛車輛。

二、震中自救互救

01自救

如果被掩埋,應盡力清除身上的壓物,在嘴和胸的部位留出一定空間,保證呼吸暢通。檢查自身是否有出血、骨折等情況。如果有出血,必須迅速采取按壓止血,或用彈性較好的帶子在出血口的近心端捆扎止血。間歇性地敲打附近堅硬器物,發出求救信號。盡量減少體力消耗,節約使用水和食物,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02互救

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積極參與互救。施救時,先將被困者頭部暴露出來,再將胸腹部和身體其他部位露出,不可強行拖拽。如短時間內無法救出,可先將水、食品、藥品遞給埋壓人員,并做好標記,等待專業救援隊伍到來,并注意余震。

三、震后防護防疫

地震發生后,飲水、食品、住宿環境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做好臨時安置點及其周圍環境衛生保障,另外個人健康防護非常重要。

01臨時安置點

地震發生后,可能會出現房屋結構被破壞,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受損的情況,公眾應盡快前往應急避難場所或臨時安置點。做好安置點的衛生管理,保持環境衛生;不隨地大小便,不隨意丟棄垃圾,及時深埋動物尸體,注意保護水源。

02注意飲食飲水衛生

不喝生水,盡量飲用瓶裝水,經消毒后的水也應煮沸后飲用。飯菜充分煮熟再吃。準備食物、哺乳前、飯前、便后、護理病人前后、接觸動物或動物尸體后、接觸垃圾后、處理傷口前后等情況下,均需要洗手。洗手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用肥皂和流動水清洗,并及時擦干。

03避免蚊蠅和老鼠傳播疾病

食物儲存要注意防蠅防鼠,并根據當地情況在居住地進行滅蠅滅鼠。床鋪最好與地面保持一定距離,減少人與鼠或媒介昆蟲等接觸的機會。破損傷口應清潔后盡快包扎。如果傷口出現紅腫、體液滲出等感染跡象,應及時尋求專業醫療救助,并根據傷口情況由醫護人員確定是否注射破傷風疫苗。

04注意防寒保暖

寒冷時節發生地震災害,應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以及臨時應急場所取暖設備檢查及保暖用品儲備工作。使用取暖設備時注意安全,謹防一氧化碳中毒和燙傷等意外事故。救援人員應穿著防寒工作服,避免衣物潮濕。避災人員盡量穿舒適寬松多層衣物保暖。條件不允許時,盡量保證身體的核心區域如頭部、頸部、胸部的保暖,并及時補充熱飲。關注失溫癥狀,出現皮膚蒼白冰冷、口唇耳垂呈紫色、呼吸心跳減慢等低體溫癥狀應及時就醫。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部門

鄉鎮/街道

無障礙

政策問答

政務新媒體

返回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