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政務公開>政策解讀>文字解讀

關于《豐都縣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的政策解讀

日期:2022-10-09

一、制定背景與過程

《豐都縣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以下簡稱《實施計劃》)是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21- 2025)、《重慶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 2025)、《重慶市全民健身條例》《豐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進行編制,主要闡明2021年至2025年期間豐都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為我縣全民健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勾畫了藍圖。

在起草過程中,縣文化旅游委深入研究、認真分析國家和重慶市關于體育領域的重要政策文件,充分考慮豐都縣全民健身工作的現狀、發展趨勢和機遇挑戰,在多次專題研究、征集相關單位意見的基礎上,經專業律師事務所及司法局審核后形成了本《實施計劃》。

、主要內容

《實施計劃》由3大板塊14個部分構成,在整體結構和內容的覆蓋范圍上,《實施計劃》與《重慶市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保持一致,同時涵蓋了國家和重慶市相關工作的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遵循市委陳敏爾書記對豐都提出的山水豐茂、物產豐盛、人文豐厚美麗豐都建設要求,圍繞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定位,緊扣體育+”發展主題,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全面開展健康中國重慶豐都行動,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二)發展目標2025年,我縣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縣居民科學健身素養不斷增強,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體質持續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54%,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1小時以上的體育鍛煉。城鄉居民體質健康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國民體質監測抽樣合格率達93.5%。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全縣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2.3平方米,建成城市“10分鐘健身圈,農村“30分鐘健身圈。公共體育場地和符合開放條件的公辦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達到100%。

(三)主要任務:

1.多渠道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按人口要素和經濟發展水平統籌資源優化布局,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等工作,合理安排體育用地,實施全民健身設施建設補短板工程。聚焦市民就近健身需求,充分利用公園綠地、老舊廠房、建筑屋頂、橋下空間、城市金角銀邊剩余空間和新建社區綜合體、宜居鄉村等,建設適老化”“適兒化”“無障礙全民健身場地。繼續推動全縣各級各類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5個、鄉鎮健身廣場3個、智慧健身路徑5個、市民健身房5個、鄉鎮全民健身場地器材補短板項目40個、社會足球場5片、健身步道50公里。實現鄉鎮(街道)、村(社區)二級公共健身設施“30分鐘健身圈全覆蓋,進一步推動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建設。

2.多元化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會、市民運動會、社區運動會、新年登高、大眾冰雪季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動,持續開展全民健身日、縣全民健身月等主題活動。大力發展三大球、水上運動(漿板)、自行車、棋牌、散打、跆拳道等運動項目,鼓勵鄉鎮(街道)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動,推廣普及運動項目文化,發展運動項目人口。持續開展千人彩虹跑”“豐都廟會——萬人酷跑等特色體育活動,堅持舉辦名山杯、龍河杯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籃球賽(運動會),打造南天湖度假勝地·運動天堂體育旅游特色品牌;創新組織全民馬拉松、山地越野、南天湖山地自行車賽、徒步登山大賽、龍河水上運動等體育賽事,進一步提升豐都體育影響力,塑造城市形象和品牌。繼續申辦全國乒乓球會員聯賽、全國青少年滑板滑雪大賽等國家級市級重大賽事活動,提升市民觀賽體驗,增強市民健身意識。加強全民健身活動與重大體育賽事、重大節慶活動的有效銜接和配套組織,以名賽帶動民賽,引領市民由觀賽人群轉變為參賽人群,推動形成高水平體育賽事和全民健身活動互促互進的良好發展局面。

3.多形式加強科學健身指導。創新科學健身指導服務供給模式。推動體衛融合,探索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積極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定期公布居民體質監測狀況。通過對公民進行日常體質測試,提供有針對性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提高全民健身質量和水平。組織引導全民健身志愿者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宣講科學健身知識、傳授體育技能、指導使用體育設施等,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品牌。支持縣內各級各類體育協會、俱樂部等體育社會組織積極開展健身項目培訓、講座和展示推廣等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全民健身站點為市民提供科學健身方案或提供運動促進健康的指導服務。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每年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80名以上,基本建成縣、鄉鎮(街道)、村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網絡。到2025年全縣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人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上崗率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4.多維度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不斷壯大體育社會組織力量,建立以縣體育總會為樞紐,各類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協會為支撐,基層體育組織為基礎的覆蓋城鄉、富有活力的社會化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力爭2025年全縣體育社會組織達到30以上,全縣參加體育社會組織和各類基層體育隊伍的人數占比達到 20% 以上。按照分類指導、分步推進的原則,加大規范引導和服務扶持力度,引導各類體育社會組織以提高服務能力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規范運行,充分發揮體育健身組織和健身骨干團隊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提供線上體育健身指導服務。加大政府購買體育社會組織服務力度,引導體育社會組織參與承接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

5.多樣化推進重點人群健身活動。積極搭建青少年校園體育鍛煉和校外體育競賽平臺,推動校園文化和體育教育協調發展,積極舉辦青少年體能訓練營、暑期夏令營等活動,強化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干預,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教育系統考核評估體系。提高體育設施適老化程度,改善老年人健康場地設施條件,增強老年人健身意識,鼓勵推廣符合老年人運動特點的門球、太極拳、健身氣功等運動項目,發揮老年人體育協會和社區老年活動中心作用,組織開展老年人體育健身比賽。推進職工體育發展,發揮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組織的作用,推行工間操健身制度,廣泛開展符合職業特點的體育競賽和綜合性運動會等健身活動。完善公共健身設施無障礙環境,挖掘更多適合各類殘疾人開展體育鍛煉的康復、健身項目,支持舉辦各類殘疾人體育賽事。鼓勵農民、婦女等積極參與群眾性健身活動,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

6.多途徑助推體育產業發展。優化體育產業發展布局,以賽事活動為引領,大力發展以冰雪運動、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汽車摩托車運動、航空運動等五大運動為重點的健身休閑產業。拓展大眾體育發展空間,策劃構建具有豐都鬼城文化特色的體育產業鏈。全力打造南天湖國際滑雪場、西南地區滑雪訓練基地、重慶滑雪培訓中心、高山冰雪旅游四位一體的豐都滑雪產業體系。全面提升體育產業供給質量,激發體育消費潛力,開展夜間體育消費活動,培育體育定制、體驗、智能、場景等消費熱點和數字體育、在線健身等消費新業態,增強健身休閑消費黏性,形成體育消費新模式。

7.多舉措推動全民健身融合發展。深化體教融合,落實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到2025年全縣各中小學校體育課及格率、優秀率力爭達到95%50%以上。大力推進各類運動項目進校園,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專業教練員、退役運動員和體育培訓機構為學校體育課外訓練和競賽提供指導服務。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和各類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建設。完善優秀運動員升學優惠政策,注重舉重、散打、拳擊、跆拳道等優勢項目人才培養和輸送。加強體育部門、衛生健康部門、康復機構、保健機構的資源共享和數據對接,結合慢性病防治,推廣改善體質、健康養生的科學健身活動。積極開發體育旅游資源,打造一批嵌合旅游功能的體育產業基地、體育服務綜合體等平臺載體,推出了一系列賽事型、觀賞型、休閑型、節慶型、民俗型、數字型等體育旅游產品。打造南天湖旅游度假區、南天湖國際滑雪場等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持續實施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將南天湖打造成西南地區最專業的滑雪場地。支持專業體育旅游企業助力景區體旅項目經營,優化體旅融合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消費引領。

8.多方位營造全民健身氛圍。加大全民健身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移動互聯網平臺、社區宣傳欄等媒介渠道,引導廣大群眾樹立健身強體理念,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弘揚體育精神,傳承重慶體育文化。深入開展魯渝、成渝、對口協作體育文化交流與合作,發揮全民健身活動在建設體育強縣中的基礎性作用,提升豐都體育影響力。積極宣傳運動項目文化和健身典型,鼓勵體育文藝創作,提煉豐都特色體育文化。大力發展體育公益事業,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等體育公益活動。開展青少年特色體育文化教育,推動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對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各相關部門(單位)分工協作研究解決全民健身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推動全民健身各項政策落實落地。將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加以推進。

2.加大政策扶持。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全民健身經費投入機制,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事業的投入力度,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探索多元投入機制,拓寬社會資本投入全民健身事業渠道,增加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力度,鼓勵、吸引社會力量建設公共體育設施,提供公共體育服務。落實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的用地政策,嚴格執行新建居住小區配套建設健身設施規定。

3.夯實人才基礎。拓寬培養渠道,統籌健身指導、運動康復、組織管理、宣傳推廣、志愿服務等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暢通體育社會指導與管理、體育運營與管理人才出口,鼓勵各類體育人才通過志愿服務、技術指導、項目引進等多種方式發揮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基層體育工作者為全民健身發展提供技能支持。

4.強化安全保障。加強公共體育場館、全民健身設施安全監管力度,確保場地設施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產品質量和消防安全標準。在體育場館配置急救和防疫設備,建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防范、應急保障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機制,完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監管責任體系,強化賽事風險評估。建立戶外運動安全分級管控體系。堅持防控為先、動態調整,統籌賽事活動舉辦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部門

鄉鎮/街道

無障礙

政策問答

政務新媒體

返回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